OLED螢幕是什麼?
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, 個人電腦 、網路及資訊傳播的普遍化, 顯示器 成為了人機互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,而不斷進步的顯示技術更是帶動了顯示器產業跨躍式的發展。傳統ㄧ般的CRT螢幕對使用者來說,顯得厚重、佔體積,因此已逐漸的被厚度較薄且大尺吋的PDP電漿顯示器及更輕薄的LCD液晶顯示器所取代。在新的平面顯示器中,還有另外一項新技術「OLED」。 OLED(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),又可稱為有機電激發光(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,簡稱OEL)。利用此元件與技術所製成的顯示器具有輕薄、可撓曲式、易攜性、全彩高亮度、省電、可視角廣及無影像殘影……等優點,為未來平面顯示器的新趨勢。近幾年,此平面顯示新技術OLED更是吸引了產業及學術界的關注,進而從事開發與研究。 OLED的基本原理為:加入一外加偏壓,使電子電洞分別經過電洞傳輸層(Hole Transport Layer)與電子傳輸層(Electron Transport Layer)後,進入一具有發光特性的有機物質,在其內發生再結合時,形成一"激發光子"(exciton)後,再將能量釋放出來而回到基態(ground state),而這些釋放出來的能量當中,通常由於發光材料的選擇及電子自旋的特性(spin state characteristics),只有25%(單重態到基態,singlet to ground state)的能量可以用來當作OLED的發光,其餘的75%(三重態到基態,triplet to ground state)是以磷光或熱的形式回歸到基態。由於所選擇的發光材料能階(band gap)的不同,可使這25%的能量以不同顏色的光的形式釋放出來,而形成OLED的發光現象。 大型網上電腦產品購物平台 OLED發光原理最早在年時,Pope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關OLED的文獻,當時使用數百伏特的電壓通過 Anthracene 晶體時,觀察到發光的現象。但由於其過高的電壓與不佳的發光效率,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。一直到年美國柯達公司的及Steve VanSlyke等人發明以真空蒸鍍法製成多層式結構的OLED元件的小分子OLED元件後,可使電洞電子侷限在電子傳輸層與電洞傳輸層之界面附近再結合,大幅提高了元件的性能,其低操作電壓...